当前位置:主页 > 新闻中心 > 硫化铜矿浮选药剂:高碱与低碱工艺的技术对比

硫化铜矿浮选药剂:高碱与低碱工艺的技术对比

时间:2025-11-06 点击次数:29
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信息(如产品/工艺价格等),请联系我们

24小时电话热线/微信:18733132385

硫化铜矿常与黄铁矿、砷黄铁矿、方铅矿及闪锌矿等共生。为实现铜与硫、砷、铅、锌等元素的有效分离,开发新型高选择性抑制剂成为浮选技术的关键方向之一。

一、高碱工艺及其特点

传统硫化矿浮选常采用高碱工艺,即通过添加大量石灰,将矿浆pH提高至11以上。石灰溶解后形成氢氧化钙,使矿浆呈强碱性,并在黄铁矿表面生成Fe(OH)亲水膜,同时吸附Ca²,阻碍黄药类捕收剂的吸附,从而抑制黄铁矿上浮。

该工艺技术成熟、成本低,能有效实现黄铜矿与黄铁矿的分离,并获得较高的铜精矿品位与回收率。然而,高碱工艺也存在以下问题:

  • 易导致管道结垢与堵塞,影响生产操作;

  • 对黄铜矿有一定抑制作用;

  • 被抑制的黄铁矿难以再活化,影响伴生金银的回收;

  • 高碱环境不利于多种有价元素的综合回收,并存在环保压力。

二、低碱工艺的发展与应用

为克服高碱工艺的缺点,低碱工艺(pH 7–9)逐渐受到重视。该工艺在接近中性的矿浆环境中实现黄铁矿的有效抑制,有利于后续活化回收,并对伴生金银的浮选具有促进作用。

常用的低碱抑制剂包括次氯酸钙、焦亚硫酸钠、亚硫酸钠+硫酸锌组合、硫代硫酸钠等。这些药剂多需与其他调节剂配合使用。近年来,研究开发的多种新型有机与复合抑制剂(如代号K201/K202、DT-3#等),可在中等碱性条件下有效抑制黄铁矿,且不影响黄铜矿上浮。该类药剂配合碳酸钠等pH调节剂使用,不仅浮选指标优良,也使尾矿中黄铁矿的再活化更为简便,有利于硫精矿的回收与伴生金属的综合利用。

另有研究表明,单宁与次氯酸钙的组合可在pH 9.5左右有效抑制黄铁矿,避免高碱环境,已在部分矿山应用中取得良好指标。

三、电位调控浮选与电化学机理

硫化矿浮选本质上是发生在矿物-水-气泡界面的电化学过程。捕收剂在矿物表面的作用产物(如双黄药或金属捕收剂盐)受矿物表面静电位调控。因此,通过调节矿浆的氧化还原电位(矿浆电位),可控制浮选行为,此为“电位调控浮选”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。该方向已成为实现清洁、高效分选的重要途径。

结语

当前,硫化铜矿浮选正从传统高碱工艺向低碱、高效、环保方向发展。新型抑制剂的研发与电位调控技术的结合,将进一步提升复杂硫化矿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与绿色工艺水平。


© 2020 Shandong Xinhai Mining Technology & Equipment Inc. 备案号:鲁ICP备09086270号-101 鲁公网安备 37061102001227号

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二维码

服务热线

18733132385

扫一扫,关注我们